
布娄克虫病
有害布娄克虫与石斑瓣体虫的形态构造相似。认为瓣体虫可能是布娄克虫的同物异名。布娄克虫身体背腹扁,腹部的纤毛线两侧共有36条。在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椭圆形大核。小核有许多个,分布在细胞质内。大核旁边有一个口管。日管的前端为抱口,后端细而弯曲。近于虫体前端有一个大伸缩泡。腹部近后端有一个腹胞器,可分泌翁性物质,相当于黄琪淡报告的石斑瓣体虫的瓣状体。
布娄克虫寄生在不同目的许多种海产鱼类的皮肤和鳃_匕使寄生处发生炎症反应,巨噬细胞浸润,出血,鳃上皮细胞脱落,***鳃愈合,呼吸困难而死。目前此病仅发现在美国的水族馆中的鱼类,野
生鱼类上尚未发现。但在海产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和网箱养鱼中应注意此病的出现。
亲缘.关系和身体构造与布娄.克虫很相近的还有鲤斜管虫。这是许多种淡水鱼类的常见寄生虫,在河口区和半咸水鱼类上也叮存在。
聚缩虫病
目前聚缩虫病在鱼类中仅在三斑海马.r_发现。聚缩虫主要附着在海马体表,少数在鳃上。它是以水中的细菌或有机碎屑为食,并不摄食宿主的组织或体液,因此一般认为是共栖生物。附着数量很多时,海马体表呈灰白色绒毛状,使海马负担沉重,游泳迟级,影响摄食。聚缩虫病往往与肠炎、卵鞭虫病一丽克虫病等同时发生,这可能与聚缩虫降低了海马的抵抗力有关系。聚缩虫是否能.单独引起海马死亡,目前还不清楚。
从病海马体表刮取灰白色物,做成水浸片镜检,发现虫体即可确定。
聚缩虫病的病原是聚缩虫,属于纤毛动物门、寡膜纲、缘毛亚纲、缘毛目、固着亚目、钟虫科。聚缩虫成群体生活,整个群体具树枝状的柄。柄的基部附着在鱼体上,每个分枝的末端有一个虫体。每个群体中虫体的数日从几个至儿十个。柄透明无色,柄内有明显的柄肌(也称肌丝)。柄肌随着柄的分枝而分枝,其作用是使柄能伸能缩,由于柄在分枝处的柄肌都连接在一起,整个群体能同时伸缩,.所以称为聚缩虫。每个虫体在充分伸展时呈倒钟罩状,前端有盘状的口围盘。从顶面看,口围盘上有顺时针方向弯曲的口沟,口沟的两边各有一行纤毛,口沟的末端即为胞U,再向下伸人细胞质内成为胞姻。虫体的基部连到柄的分枝末端。在环境条件适宜时,虫体充分伸展。柄经常伸缩;在环境条件不良时,虫体的口围盘收缩,纤毛集中在前端中部成为一簇,整个虫体呈梨形。
聚缩虫个体的繁殖方法是用纵二分裂法,使群体上的虫体数目逐渐增多。有的聚缩虫群体上的虫体分为大个体和小个体。大个体虫体较大,只生长在群体的分又处,能离开群体的末端。只能进行分裂增加群体中虫体的数目,不能离开群体,也有的聚缩虫的虫体能够形成包囊。广东汕头和山东日照养殖的海马常发生此病,可见此病分布很广,感染率也相当高。
防治方法;聚缩虫在含有机碎屑较多的水中很容易繁殖。因此,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水质清洁。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24小时,可以清除。